【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】改革开放四十年 母子为侨做贡献
发布时间:2019年01月04日
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,北京市侨联开展了“辉煌四十载启航新时代—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”征文活动。通过侨界群众手中的如椽巨笔,讲述改革开放四十年间的亲身经历和亲耳所闻的故事,描绘四十年来广大侨界群众生活日新月异的点滴变化,热情讴歌新时代下的美好生活。活动开展以来,得到了海内外侨界群众的热烈反响,共收到130篇稿件,其中包括来自海外9个国家的11篇稿件。经过评审专家初评、复评两次匿名评审,最终汇总得分选出了一、二、三等奖及优秀奖共38篇获奖文章。从2018年12月10日开始,北京侨联将陆续刊载部分获奖文章。
今天推出第十六篇,作者是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侨联 伊增朴,现年81岁。
四十年前,北京市侨联成立28年之时,我们母子就和这个归侨、侨眷自己的组织建立了深情厚谊。北京市侨联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,改革开放的春天给我们母子带来了新生和希望,使我们春风得意、精神振奋,焕然一新,改变了我们母子的命运。还是让我从头说起吧!
先说我的母亲。
我的母亲冯宜英,她是上个世纪二、三十年代的爱国青年。当年她是北京通州师范学校的高材生,她的汉语、外文成绩优秀,是学校排球队的主力,喜好游泳、滑冰,她热爱祖国,秋瑾是她心目中的女英雄。母亲被迫结婚,她不甘心做家庭妇女,她要走上社会。我五岁那年,她与我的父亲离婚。法院判我归母亲抚育,母亲又将我委托外祖母抚养。
母亲参加抗日“反战同盟”,同一批抗日热血青年东渡日本,她在作家冰心办的华侨子弟小学教高年级国语,受到冰心的赏识,教课挣钱交高价学费半工半读。
在日本的勤工俭学的日子里,她书写散发抗日标语,向日本人民宣传日本军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,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罪行。
母亲刻苦学习,终于学成欧美文学硕士,经济博士。她日夜思乡,怀念她的老母幼子。日本反动当局诱骗她在日本定居,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企图把她劫持台湾,她与同伴们进行不懈斗争。
母亲依靠她的学生及其家长,以做生意为名,终于在1952年8月5日,绕道广州,回到朝思暮想的祖国与亲人久别重逢。
在当时左倾思潮笼照祖国大地之时,母亲回到祖国,立即被扣上了一顶不实的政治大帽子“日本特务嫌疑份子”。这帽子一戴就是27年。她回国后先后在外文出版社、全国文联联络部、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经贸大学工作,经历“三反”“五反”,“镇压反革命”等多次政治运动,母亲已成了“老运动员”了,特别是“文化大革命”,她时刻向组织汇报思想,有没有反动言行,文革中她被批斗后,去湖北咸宁“五七”干校劳动改造。母亲相信党,总有一天会把她的事情搞清楚水落石出,真相大白,母亲盼望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。
改革开放的第二年,党中央为一大批侨联组织人员深入到我国文化部门,通过认真的内查外调做了大量工作,为一批被诬陷人员彻底平反,我母亲被摘掉这顶“特嫌”大帽子。
此时母亲已年过六旬,但是她老当益壮,换发青春,她辛勤工作,为国务院有关部门翻译了一批有经济、文化价值的文献资料,她翻译了日本著名作家宫本百和子的长篇小说《伸子》中篇小说《一枝花》,她与同事们合编一部当时颇爱欢迎的《现代汉日大辞典》,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留日学生。我的母亲被北京市侨联评为参加新中国文化建设三十年的爱国归侨,被文化部誉为中日文化交流之星。
母亲八十岁,含笑离开了人间。
再说说我吧!
我五岁那年,父母离婚,外祖母把我抚养。母亲离婚后,分得一处房产,在北京东城区北河沿19号,除去我的生活费,外祖母全家(二个舅舅和两个姨)都靠这所房产租金生活。外祖父早逝,舅舅姨母失业,国民党“接收”大员妄图吞并这所房产,外祖母与舅舅卖了这所房产,把我送到石景山钢铁厂当工人的父亲身边,父亲接纳了我,继母对我也很好。我与同父异母的妹妹、弟弟,相处的很融洽。从此我成了工人子弟,在国民党反动统治区,过着暗无天日,朝不保夕的痛苦日子。
我身边珍藏着一张2寸我与母亲合影,望着母子合影的照片,我想念她,什么时候我能回到母亲身边 。 1948年12月17日,石景山得解放。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!
盼呀!盼呀!我已长成一位十五岁的少年,终于盼来了幸福的一天。1952年8月5日,母亲冲破重重阻碍,回到她日夜思念的祖国,母子终于相见,我梦想成真回到母亲身边,我喜出望外,欢乐无比,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变。我考上了中央重工业部职工子弟温泉中学(初中),不久我又上了北京十九中,65中高中,最后我考上河北文艺学院,学习戏剧文学,我努力学习,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,在这欢乐的日子里,也给我带来了无限的烦恼!我在1951年1月15日光荣入队,我是石景山地区少年儿童队(少先队前身),第一批入队队员。怎么我突然成了“日本特务嫌疑之子“了呢?从此我上中学、大学申请入团,工作后申请入党,我受到了影响。我写的入团申请书石沉大海,我申请入党的进步要求,成了泡影,“特嫌之子”的帽子成了我的思想负担。
改革开放的春风,给我带来了温暖,是敬爱的北京市侨联大力协助,全国文联为我母亲的冤假错案,彻底平反,使我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。
改革开放后,喜事不断,我政治翻身之后,河北文化厅按照中央政策恢复我大学专业学历,单位宣传部评定我政工师职称。我47元/月工资翻一翻,生活得到改善,妻儿农村户口在京落户、最后我经过长期考验,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我也像母亲一样,换发了革命的青春,四十多岁的我努力工作,在党组织的培育,在同志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,我被北京市电声器材总厂评为先进普法宣传员,被北京市广播、电视工业总公司评为优秀政工干部和北京市工业部评为百名“优秀青工轮训教师”的光荣称号、予以表彰、奖励。
虽然如此,我总觉得我应该直接或间接为“侨”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,机会终于来了。那是在2003年,那年我66岁,我已经退休了。那时我精力旺盛、老当益壮、退而不休.
2003年11月11日,在石景山区侨联的领导下,金顶街侨联成立了。我被金顶街侨联选为副主席,负责宣传工作。
我主编一份会刊《金顶侨声》。金顶街街道党工委指导在金侨联前主席董少英、现主席柯玲和委员们的帮助及广大辖区归侨、侨眷、侨友的支持下它是一份半年刊物,是上级领导与金侨联沟通的桥梁,及时报导我们侨联开展的各项活动、学习、参观、演出、旅游等。记述了辖区归侨、侨眷解放、改革开放前后的生活巨变。大家交流思想各抒已见的园地,每期登载,诗文十篇左右,每次印70份。当时市侨联李昭玲主席两次在全市侨务大会上,表彰了我们,至今我们坚持出刊,已出37期。
我喜爱摄影,我用自己的相机,为金侨联拍照了大量的各种活动照片,留下了珍贵的资料。
我还为金侨联作词(请人谱曲)写了两首歌词一首《扭秧歌》另一首《老伙伴之歌》,反映我们退休以后丰富多彩的生活,我们自编自演感到特别亲切。
此时我有五篇诗文,参加了北京市侨联组织的征文活动:
1、《忆爱国归侨母亲》(诗歌)
2、《焕发青春报效祖国》(散文)
这一诗一文刊登在北京市侨联2004年出版的《青春为祖国闪光》
3、《母子侨缘》一文刊登在2010年《与北京市侨联同行》
4、感谢《保护法》此文荣获全国侨联“保护法”颁布20周年征文三等奖,选自北京市侨联出版《回眸与展望》
5、《当我漫步模式口》—怀念作家老舍,荣获第二届北京市新侨乡文化节征文二等奖
经金侨联申报、区侨联推荐、北京市侨联2005年9月3日为我颁发首都街道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十年前,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日子里,我身在社区,走进学校,心怀侨联我办了四件事情:
一、举办专题讲座
改革开放三十年,祖国逐步走向繁荣富强,百姓衣食住行大改善,家乡各方面的巨大变化,我用大量的实例、照片、票证等实物为社区居民、党员、中小学生(辖区)进行十五场专题讲座,听讲8000多人次,受到大家的好评。
二、走进学校编导节目:
我当时应聘担任辖区石景山小学、金顶街第二小学等三所小学,北京工大附中校外辅导员,我为他们编导了大量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、诗朗诵、快板、相声、小品等歌颂改革开放,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办的节目,学生们参加各种比赛,获得奖励全面锻炼了自己,我也因此而获得了很多荣誉:石景山电视台、北京市电视台还选播了我们的节目。我还和金顶街二小的梁老师、闫老师带领学生到人民大会堂河南厅为全国少工委主办的“平安行动表彰会”演出节目。
三、编印《金顶侨声》精品集
送交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珍藏
我们坚持办会刊刊,至今已出37期。
我和金顶街侨联柯玲主席合编了一本《金顶侨声》(精品集)302页、16开本、132篇诗文,其中有辖区13位归侨、侨眷作者25篇入选征文佳作,附36张丰富精彩的照片,共出200册,当时90岁高龄洪贵生老人,亲手将2册《金顶侨声》(精品集)送交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珍藏,为表彰金侨联积极参加该馆的建设,全国侨联主席林军签名寄来荣誉证书。
四、我参加了北京市侨联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,荣获一等奖(3名)之一《除夕之夜》一文反映了三十年来百姓生活改善的一个侧面,此文收入市侨联主编的《春天与大海》一书中。
改革开放四十年,
祖国繁荣换新天,
人民生活大改善,
党的恩情说不完。
改革开放四十年,
母子为侨做贡献;
退而不休发余热,
挥笔撰文谱新篇。
老汉越活越年轻;
力所能及新贡献。
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版权所有
侨联概况
我要投稿
我要咨询